疾病咨询热线:020-89115299

当前位置:首页>消瘤故事 >

黄俊老中医:什么是焦虑症?中医治疗焦虑症的方法

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石岗路9号

预约热线:020-89115299

  什么是焦虑症?焦虑症(anxiety),又称为焦虑性神经症,是神经症这一大类疾病中比较常见的一种,以焦虑情绪体验为主要特征。可分为慢性焦虑,即广泛性焦虑(generalized anxiety)和急性焦虑,即惊恐发作(panic attack)两种形式。主要表现为:无明确客观对象的紧张担心,坐立不安,还有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症状,如心悸、手抖、出汗、尿频等,及运动性不安。

  焦虑症的症状

  往往身体会处于紧张的状态,很难会放松下来。并且患者会流露出明显的紧张情绪,经常有唉声叹气的情况,表现心神不定、坐卧不安、搓手顿足、注意力无法集中、惊慌失措等。特别是对于学生,可以明显影响学习成绩。

  患者神经系统一直在处于紧张的状态当中,如果表现在患者的身体上,就会表现为呼吸急促、胸闷气短的情况,有的患者会出现身体发冷的现象。

  中医治疗与西医治疗

  焦虑症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精神科疾病,这种疾病给患者带来的危害很大,在临床治疗上焦虑症主要分为两种治疗方法,一种是中医治疗,一种西医治疗,我们知道西医治疗主要是靠药物的控制,对人体有很大的副作用,而中医是我国传统的治疗方法,治疗焦虑症讲解从根瓦解,那么中医治疗焦虑症有几种方式呢?

黄俊老中医:什么是焦虑症?中医治疗焦虑症的方法

  中医治疗焦虑症的几个方式

  1、心胆气虚

  症状:心悸胆怯,善惊易恐,多疑善虑,精神恍惚,情绪不宁,坐卧不安,少寐多梦;舌质淡,苔薄白,脉数或虚弦。治法益气养心,镇惊安神。

  方药:安神定志丸《医学心悟》加减。夜苓、夜神、远志、党参、石富蒲、龙齿、灵磁石、跪泊、炙甘草、炙黄蔑。

  2、心脾两虚

  症状:心悸,善'原多恐,失眠多梦,头晕,面色不华,倦怠乏力,食欲不振,便捕;舌质淡,苔薄白,脉细弱。治法益气养血,健脾宁心。

  方药:归脾汤《济生方》加减。党参、自术、炙黄瓦、当归、炙甘草、夜神、炙远志、酸枣仁、广木香、红枣、生姜。

  3、阴虚内热

  症状:多疑惊悸,少寐多梦,欲食不能食,欲卧不能卧,欲行不能行,口苦尿黄;舌红,少苔或无苔,脉细数。治法滋阴凉血,清热安神。

  方药:百合地黄汤《金匮要略》合知柏地黄汤《医宗金鉴》加减。百合、生地、知母、山药、夜苓、炒枣仁、炙甘草、丹皮、赤苟、黄柏。盗汗加五味子、锻牡蜘;闻声易惊者加朱砂冲服。

  4、攘热扰心

  症状:心烦意乱,坐卧不宁,夜寐多惊,性急多言,头昏头痛,口干口苦;舌质红,苔 黄腻,脉滑数。治法清热涤痰,宁心安神。

  方药:黄连温胆汤《六因条辨》加减。黄连、法半夏、陈皮、夜苓、炙甘草、胆南星、帜实、竹茹、酸枣仁、炙远志、天堂黄、焦山植、龙胆草、大枣。大便干燥加生大黄;小便短赤加白茅根。

  通过上面的介绍,希望焦虑症患者可以重视疾病的治疗,这才能够早日摆脱疾病给患者带来的伤害,比较后我们祝愿焦虑症患者可以早日康复。

【就诊需知】

1、我院就诊患者较多,请提前网上预约挂号

2、医馆地址: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石岗路9号

3、接诊时间:8:30-17:30(节假日不休)

4、医馆电话:020-89115299

更多关注问题

中医看瘤——深入化肿瘤临床研究

  • 创新中医肿瘤研究
    肿瘤实验研究中心
    全国肿瘤学术会议
    规范化诊疗临床基地
  • 肿瘤医疗研究联盟
    第六届广州中医肿瘤会议
    分享会议后媒体采访
    中华医学会肿瘤病学术会议
  • 第八届中医肿瘤科国际学术大会
    第三届中德肿瘤论坛
    第四届肿瘤学术会议
    第十三届中医肿瘤分享会
  • 无私献爱引来媒体采访
    为群众办实事
    为群众百姓免费会诊
    排队依次有序
  • 省内活动
  • 国内会议
  • 国际峰会
  • 公益会诊

规范化诊疗服务

  • 细心、耐心、责任心
    人性化关爱
    全天候导医服务
  • 家属耐心等候
    超大面积展厅
    医馆候诊大厅
  • 患者千里送锦旗
    忠于职守一心为民
    医师诊室走廊
  • 排队挂号井次有序
    耐心服务得好评
    医馆就诊大厅
  • 抗疫防疫人人有责
    导医护士精细化服务
    医馆防疫排查

便捷咨讯Convenient information

在线咨询

节假日无休息8:00~17:00

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石岗路9号

020-89115299

Copyright ©2021 广州御和堂中医 版权所有
网站备案号:粤ICP备2021147671号
医疗广告审查证明文号: 粤 (A) 中医广(2023)第 067 号